晚上7点,西南交通大学的“校招夜市”上,音乐相伴,人头攒动。在“围炉煮茶”就业指导与咨询专区,指导老师为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咨询。
近日,北京2024届秋招首场高职、贯通培养专场线下双选会上,一些就业指导老师在展台间穿行。他们主动与企业对接,细致了解各类岗位需求,还为学生进行直播“带岗”。
在同济大学,“简历门诊”活动吸引了许多学生参加。“简历医生”为一份份求职简历开出“诊断”,结合个人兴趣、求职意向等实际情况,为学生提出富有针对性的简历修改意见,帮助学生提升求职技能。
又是一年招聘季,2024届高校毕业生陆续进入就业求职队伍。与其他时段的招聘相比,秋招往往具有规模大、企业多、岗位全的特点,是校园招聘的集中时期,也是毕业生了解各类招聘信息、明确就业方向、找到心仪工作的重要时期。从宣讲会到双选会,从直播招聘到就业创业嘉年华,从职场经验分享会到求职能力训练营,各地各高校纷纷举办丰富多彩的招聘活动,用心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全力护航高校毕业生走好走稳求职路。
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就业工作所服务的重要群体。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关乎实现个人价值和家庭幸福,事关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一方面,要在招聘季、毕业季集中发力,加大政策支持、服务支撑、困难帮扶、权益保障,持续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万企进校园”招聘活动、“助航”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等,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资源。另一方面,要以更宏阔的视野、更长远的考量,完善高校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更好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当前,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随着经营主体动力持续增强、就业优先政策落实落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具备扎实基础。也要看到,我国正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一些毕业生对岗位的诉求从简单的“有没有”转向“好不好”。面对毕业生新的就业期待,各地各高校要创新思路举措,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支持,切实维护毕业生就业权益,积极引导毕业生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
帮助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为广大青年提供施展才干的广阔舞台,激励他们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必将帮助千千万万大学生开启人生新征程,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吴丹)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总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预定热线
预定热线15158150323